一句話的力量

Dear子健&子恩:

        你們應該還記得,那位曾經一度和我們比鄰而居的周叔叔吧?

        當年,他還在中原任教,我們常在一起,甚至還三度一起出國訪問。有一次,他很正經的對我說: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「晃三,你怎麼會這樣說話?」(那時候,極少有人直呼我名,王主任這職銜彷彿就是我在那時期的名字)。

        「我怎麼了?」
        「你說話怎麼可以掏心掏肺,把心底的話一次說完?」
        「不這樣說話,要怎樣說?還能怎樣講?」

        在1990年代,據說周叔叔是公認台灣十大MBA名嘴之一。商管專業人士在談判過程中,當然要有所保留,不應該一下就把心底的話說清楚,甚至還得拐彎抹角,名嘴周說的,當然有道理。

        可是,我是學工程出身的,而且,我是基督徒,耶穌不是說:「是就說是,不是就說不是,若是多說,就是出於惡者。」嗎?

        我一向都是這樣說話的啊!就讓實話直說當作我的招牌,有什麼不好?

        不過,我還是念念不忘他說的話。

        好玩的是,每當我回想和周叔叔的對話時,記憶總會把我帶回一段我和荷蘭顧問的對話。

        那時候,1968春夏之交,我來到高雄的飛利浦建元廠,接手品管已經快一年了,由於我們初期的表現並不理想,總公司派了一位專家 Paul Snijder (保羅.史奈德),來當顧問指導我們。三個月期滿回去荷蘭之前,他和我有一段深談,其中有兩句話讓我深記不忘,他說:
        Sam,You are a man of principle, and , … you think aloud.

        前面半句「你是個有原則的人」一聽就懂,這句話是讚賞,顯然肯定我的品管角色恰如其分,聽來很窩心。

        後面半句話,每一個字我都懂,Think 是思考,Aloud 則是大聲講。但是連結起來,Think aloud 究竟是什麼意思?就得費點心思來揣摩。

        照說,在腦海裡進行的思考是不會出聲的,可是他卻說,我在思考的時候發出很大的聲音,換句話說,我是開聲思考,那又是什麼意思?

        後來,我想通了,原來他的意思是說:我這個人在講話時,把思考的過程一五一十的,出聲講了出來。腦筋一轉,這不就是所謂「直腸子」?原來我是個心直口快的人!

        這句話,是貶?是褒?這就有點難懂了。等我想問個清楚時,他已經離開回荷蘭去了。不過,我知道,顯然我和別人不太一樣。

        因周叔叔這一說,這些年來,我一直在想:什麼因素讓我養成這樣直腸子說話的習慣?父母親的教養?從小長期耳濡目染,當然是有關係。不過,在小學四年級,一個星期天的那件事,影響也不可以小看。

        話說,有一次,中山國小在星期天舉辦運動會,到下午才結束。在回家的路上,街角有間房子掛著什麼「浸信會」的招牌,有許多小朋友在裡面唱歌遊戲,好像很好玩,我們三四位同學停了下來,站在門外看著,有位大人來邀請,我們就進去了。

        接下來的就是唱歌、故事,還加上糖果合成的開心時間。最棒的是,臨走前,每一位都收到一張彩色卡片(在1950年代,我們還是黑白電影的時代,彩色印刷品還是奢侈品喲!)。

        卡片上印的多是各式雪地美景,大家彼此交換。我換來的是一張印有聖誕紅的卡片,畫面的翠綠嫣紅,是用凸版印刷的,非常精緻典雅,我視若珍寶,一直珍藏到如今。

        「愛人不可虛假,惡要厭惡,善要親近。」是卡片上印的一行小字,後來我才知道這句話出自新約聖經。羅馬書12:8。

        我反覆拿出來讀著又讀著,這一句話也就這樣進入了我的生命,成為我行事為人說話的基調,也使我成為今天的我。

        當然也因為這樣,我吃過不少苦頭,不過我仍然堅持耶穌的YYNN法則(Let Yes be Yes, Let No be No;是就說是,不是就說不是)。只不過,我也學會,成熟就是有智慧,明白在什麼情況,應該怎樣繞個道、轉個彎,不再是沒有選擇性的,一味直話直說了。

        好笑的是,我從此自創了一些「直話斜說」「直話彎說」「實話委婉說」「實話優雅說」「實話幽默說」之類的「三呆語法」。這些還是我主導發展中的《職場溝通軟功夫》數位學習課程(MOOCs)的熱門賣點呢!

        一句問話,一個提醒,一句聖經的話語,改變了我說話的方式,甚至我的處世為人,這就是話語的力量。

        感謝周叔叔,感謝 Paul,感謝上帝!

王三呆-寫於2020/4/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