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日為浪子 今榮神益人

採訪陳勇弟兄實錄

        這都是經歷的過程,這一路走來,我充滿了感恩。
原來我作的東西(事業)不是很多很雜嗎? 原來作的有廣告營銷、房產代銷、工程等等。先談生命有道。我是2016年9月24日受洗的,上約書亞課之前我就去了標竿教會。當時(2016年)開始上約書亞課的時候,也不知道活著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,上約書亞課對我的啟發思考是比較多的。

        對福音的負擔則是透過讀聖經,然後再經過職場經歷、家庭經歷,前後大概有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。約書亞課程對生命的啟發,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刻,但是2017年10月去台灣參加論壇,也去了雙連教會在三芝海邊的養老院。在那裏聽到陳獻義院長說起:「我將來不是要去養老院退休,而是要去養老院服事老人。」這句話對我的啟發是蠻大的。

        約書亞課程對我而言,就是一種公益課程。為期兩年,才這麼一點費用。這些老師們擺上精力、擺上時間是為了什麼? 肯定不是為了賺錢,那是為了什麼? 應該是為了神國的負擔,對國內福音的負擔,對國內企業主能影響更多人的負擔。老師們沒有退休的概念,只有退而不休的概念。

        家庭有道是高牧師來教我們的。高牧師夫妻關係一直都美好的,而我的夫妻關係是經歷過波折的。我受洗以前也是個浪子,受洗後才回家的。雖然是第三代的基督徒,以前因著職場的誘惑,曾經整天去煙花酒地的。雖然當時也去教會,但是教會那位神和我沒有關係。老婆要求我受洗,我一直不願意受洗。曾經賭博、去夜店、甚至有情慾上的誘惑,現在社會的道德價值觀就是這樣的。我從小到大知道受洗了,就不能做這些事,也就是外面怎樣裡面也要怎樣。後來經歷了家庭的爭吵,同時事業上發生很多爾虞我詐,爲了利益不擇手段,再好的朋友都可以變成陌生人(一點邊都不沾) 。經歷了這許多事後,我才有一種強烈想回家的感覺。我過去曾經在公安作過四年事,在公安的關係應該是很好的,但發生不好的事情時,一樣被公安抓過,在我覺得應該是最驕傲的地方 (靠關係),卻讓我趴了下來。發生這樣的事情後,我仍然沒有立刻反思,只覺得自己當時運氣很背。但是現在回想起來,知道神藉著這些事在提醒我。

        之後有位永光堂的姊妹邀請我去參加工商團契的小組,也說了一句令人反思的話 :「你受洗了,還是罪人 (所以要常常反思) 。 」我從小到大是不願意受拘束的,包括不願意受受洗的拘束。當時的環境加上姊妹那句話的提醒,我終於決定受洗,後來去了標竿教會受洗。從那一刻起,神就慢慢一步步帶領我。神帶領我認識國度型、跨教會的禾場,包括我們舉辦夫妻營,也是跨教會的,是國度化的。

        2016年9月24日受洗, 9月26日就和一位新加坡牧師去了美國一趟,為期兩週,參訪基督徒企業。例如:福來雞 (chick fly) 是禮拜天休息的企業,以聖經原則、價值觀經營企業。也去了金蘋果莊園、微軟等,啟發了我對傳福音的不同看法;不僅教會,職場也可以傳福音。回來後接觸約書亞課程,就有著潛移默化的思考。正巧我經營的公司也經歷了轉型,我以前作的行業都是靠關係的,約書亞課程給我省思的,主要是企業價值觀與企業文化。侯老師、馮老師也多次針對價值觀與企業文化、組織、員工績效考核辦法等來輔導、幫助我。之後我就在公司也開放空間,成立工商團契的小組聚會,固定每週四晚上聚會。也因著許多位弟兄姊妹看到我的改變,我也推薦了幾位團契小組的弟兄姊妹去參加約書亞的課程。

        企業轉型的部份,我將廣告行銷這一塊交給了股東去作。處理了曾經複雜的股東關係,砍斷後路往前走,現在開始作冰淇淋的事業。首先,確認了作這個事業的目的。如果只是為了作個賺錢的生意,不是我的目的,是要作一個神喜悅的事業。神賜給我們聰明智慧,能看趨勢。國內現在很多行業現在都很難作,但是餐飲,譬如:咖啡、冰淇淋的市場佔比還低,發展空間比較大,而且是趨勢。再加上我們想作國度的事業,我們作的目的是傳福音與賙濟窮人。我自己對神的回應是:現在一直作事業到我40歲(還有六年),40歲之後我想和我的家人一起去美國的IHOPU禱告殿去裝備,再回國服事。

        我自己內心的感動是,這往後六年內,30%的利潤作奉獻。40歲之後,通過事業體我想成立一個傳福音的基金會。我們現在作冰淇淋是可以跨行業,任何行業(連鎖店、麵包店、咖啡店等)都可以加值的產品。我們的產品是不加蔗糖的,是吃了不發胖的,小孩吃了不長蛀牙的,加盟投入資本不需要太大。需要警醒的是,要把這個事業作成國度企業,同時不要過於看重事業而讓事業成了我的偶像。要為了神而作,回到神的心意當中作。